语文天地:初中版
主办单位:黑龙江教育厅
国际刊号:1007-8665
国内刊号:23-1367/G4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26823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为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的大门
  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,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。文言文翻译是学生阅读学习文言文的前提,学生掌握了翻译文言文方法这把金钥匙,也就打开了文言文学习的大门。为了让学生打开文言文学习的大门,我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“1234法”。 
  “1”,即一个区别:弄清翻译与注释的区别。 
  注释主要是对文言文的词义作解释。如《出师表》课文下的注释:“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:升降官吏,评论人物,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。”翻译则是把文言文句子的意思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,要在释词明义的基础上,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律,把整个句子的意思串连起来,加以修整,使句子正确、明白、通畅,如,在翻译“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”一段话时,如果生硬地将“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”一句的课文下注释加到一段话的翻译里面,就会出现意思重复不清的问题。而如果用现代汉语流畅地表达这句话就是:“宫中府中的官员,都应该成为一个整体,奖惩褒贬,不应该标准不一。”通过区别,使学生初步懂得了翻译的意思。 
  “2”,即两者结合:直译与意译的结合。通过翻译与注释的区别,学生知道了翻译要把文言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。那么怎样的翻译才能既符合文言文,又体现现代汉语这个形式呢?所以接着第二步我告诉学生直译与意译的结合。即以直译为主,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。 
  直译为主就是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直接翻译,以达到每个字、每个词的意思及其语法功能都得到落实。翻译时,既要落实文言虚词,又要落实文言实词。如:“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(《曹刿论战》),只要知道虚词“其”和“之”以及实词“辙”和“靡”的意思,其中的“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”就可直译了。
  意译为辅就是在发现直译后语句不通顺、意思不明确或内容表达得不够透彻时,改用意译的方法翻译原文某些词句。如上句中的“故逐之”如果仅直译就是“所以追击他们”,究竟是曹刿自己去追呢,还是下令将士们去追?意思表达不够明确,还需要在译句中加上“才下令”。全句“直译+意译”,意思就是“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,远望他们的旗子也已经倒下,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。” 
  “3”,即三字原则:信、达、雅。在学生知道了直译与意译结合的原则后,我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在直译与意译结合时必须要达到的要求——“信、达、雅”。“信”就是要忠于原文,不能随便加多加少,添枝去叶,不能望文生义,牵强附会,更不能随心所欲,甩开原文,凭空编造;“达”就是要通顺流畅,既要译文句子完美无缺,保留原文的语气,又要避免语句呆板,带文言气;“雅”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。总之,是要求学生文言文翻译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准确、通顺、透彻地表达原文内容。 
  “4”,即四步译法:留、增、减、调。学生掌握了翻译的区别点、原则、要求后,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,我还教给了学生文言文翻译四步法,即“留、增、减、调”。 
  “留”是保留原文。文言文中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字或词,以及人名、地名、物名、官名、国号、帝号、年号、称号,度量衡单位等,翻译时不宜改动,均应保留下来。例如“庆历四年春,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”(《岳阳楼记》)句子中的“滕子京”是人名,“庆历四年”是年号,翻译时将它们照搬到句子中就行了。 
  “增”是增加词语或补充原句子中省略的成分。文言文表述某一概念用词比较笼统,且省略的句子成分比较多,翻译时就要适当增加词语,才能使句子完整、明白、流畅。例如:“陈胜者,阳城人也,字涉。”(《陈涉世家》)这是一个判断句,翻译时应增加判断词“是”,译成“陈胜是阳城人,字叫涉”。 
  “减”是减少词语。文言文中某些语气词,结构助词或连词,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,不能硬译;或者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,但若勉强译出来,也会使句子累赘,拗口。凡属此类文言虚词,译时都可略去。例如:“夫战,勇气也。”(《曹刿论战》)句中的“夫”用在句首,表示提顿语气;“也”表示判断语气,皆可略去不译。 
  “调”是调整词序。文言文翻译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,如果原句的词序和现代汉语不同,翻译时就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习惯调整词序,使译文准确、畅达。例如:“孔子云:何陋之有?”(《陋室铭》)句子中的“何陋”作宾语,被倒置于动词“有”之前了;“之”,助词,宾语(何陋)前置的标志,无义。翻译时不仅要把“之”略去不译,而且还要把词序调整为“有何陋”全句可译成:“孔子说:有什么简陋的呢?” 
  总之,只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上翻译文言文的“1234法”,并不断加以训练,假以时日,他日一定有惊人的翻译能力,渐而使学生爱学文言文。 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语文天地:初中版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语文天地:初中版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